你找到工作了吗?2018就业形势大解析
2018-04-18
内容简介:2018就业形势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找到理想的岗位呢?
许多临近毕业的同学们表示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形势还是一片茫然,完全摸不着头绪,大家在网上搜索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
一、2018就业形势大局观
从去年开始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95万。今年根据有关人员预测,这个数字只能会更多。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在求职的时候,和大家同场竞技的人将非常多。
在全国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社会的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增长,导致供大于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特别是大公司的岗位,每年几乎都是百里挑一,很多同学以为熬过艰难的实习期就可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岗位,但是更多的却是失望。如香港渣打、汇丰等银行每年在香港大学招50名实习生,三个月的实习期只有2-3名才有机会留下,一年后的留存只有1个。
二、单位招聘新特色
1、时间早:各用人单位往年招聘的黄金时间是在十月和十一月份,但在今年,用人单位普遍开始提早了这个时间,出现了“金九银十”的黄金求职季,比往年早了一个月到两个月。
2、门槛高:由于经济原因或者是户口指标等问题,用人单位的招聘量缩减了,所以它们录取的是更优秀的,更适合它们的毕业生。
在学历方面,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讲,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更为重视了;生源方面,各企业对外地生源和本地生源也有所考虑;各人的综合能力同样也是重要的考察点,像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技能的考察度都更高了一些。
3、受众前伸:招聘单位“受众前伸”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以前是春招加秋招,春天招聘一些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秋天招聘一些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好像来收成熟的红苹果一样。现在招聘的受众则前伸到了准毕业生,以前企业是来摘红苹果的,现在是来摘青苹果的。
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企业通过给他们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奖学金、举办大赛选拔等等的方式,把这个青苹果套好袋子,袋子上打上XX公司的标签,等到苹果变成红苹果后直接带走就可以了,别的公司就没有了摘取的资格。
三、就业建议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信心,促使他们实现设定的目标。
实际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即使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其内容也多泛泛而谈。原因很简单,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设计5年、10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这对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的学生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从很多成功人士那里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规划都是从高中毕业,从选专业开始的,例如博爵学院的高考咨询服务,都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再由我们专业老师给出专业意见,这样从进入大学,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职业规划先人一步。
2.切实转变观念,切忌好高骛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观念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但观念的转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人说,只听说过大学生失业,没有听说过农民工失业。此话虽不严谨,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大学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从“天之骄子”的光环中走出来,将自己定位于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自愿从一般性的工作做起,从基层做起,要相信虽然是一样的起点,但是大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再加上在基层岗位上的技能锻炼后,实现飞跃式发展不是梦想。
3.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
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离不开实践。学生们会发现社会比想象的要复杂,有些事情是很残酷、很现实的,但也能从中发现行业的魅力。
一、2018就业形势大局观
从去年开始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95万。今年根据有关人员预测,这个数字只能会更多。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在求职的时候,和大家同场竞技的人将非常多。
在全国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社会的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增长,导致供大于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特别是大公司的岗位,每年几乎都是百里挑一,很多同学以为熬过艰难的实习期就可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岗位,但是更多的却是失望。如香港渣打、汇丰等银行每年在香港大学招50名实习生,三个月的实习期只有2-3名才有机会留下,一年后的留存只有1个。
二、单位招聘新特色
1、时间早:各用人单位往年招聘的黄金时间是在十月和十一月份,但在今年,用人单位普遍开始提早了这个时间,出现了“金九银十”的黄金求职季,比往年早了一个月到两个月。
2、门槛高:由于经济原因或者是户口指标等问题,用人单位的招聘量缩减了,所以它们录取的是更优秀的,更适合它们的毕业生。
在学历方面,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讲,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更为重视了;生源方面,各企业对外地生源和本地生源也有所考虑;各人的综合能力同样也是重要的考察点,像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技能的考察度都更高了一些。
3、受众前伸:招聘单位“受众前伸”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以前是春招加秋招,春天招聘一些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秋天招聘一些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好像来收成熟的红苹果一样。现在招聘的受众则前伸到了准毕业生,以前企业是来摘红苹果的,现在是来摘青苹果的。
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企业通过给他们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奖学金、举办大赛选拔等等的方式,把这个青苹果套好袋子,袋子上打上XX公司的标签,等到苹果变成红苹果后直接带走就可以了,别的公司就没有了摘取的资格。
三、就业建议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信心,促使他们实现设定的目标。
实际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即使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其内容也多泛泛而谈。原因很简单,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设计5年、10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这对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的学生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从很多成功人士那里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规划都是从高中毕业,从选专业开始的,例如博爵学院的高考咨询服务,都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再由我们专业老师给出专业意见,这样从进入大学,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职业规划先人一步。
2.切实转变观念,切忌好高骛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观念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但观念的转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人说,只听说过大学生失业,没有听说过农民工失业。此话虽不严谨,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大学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从“天之骄子”的光环中走出来,将自己定位于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自愿从一般性的工作做起,从基层做起,要相信虽然是一样的起点,但是大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再加上在基层岗位上的技能锻炼后,实现飞跃式发展不是梦想。
3.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
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离不开实践。学生们会发现社会比想象的要复杂,有些事情是很残酷、很现实的,但也能从中发现行业的魅力。

上一篇:2018年中国就业前景最好的职业
下一篇:未来最好就业的十大职业